为中医药教育改革凝聚奋进力量
2024-08-07 14:11:00 作者:安仁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这正是党对既成制度再次总结集成的要求,也是对今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曙光说。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表示,要在“坚持守正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下大工夫、做大文章,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以创新加速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中医药人才,在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改革之路上脚踏实地奋进。
人才驱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决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为中医药高校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中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后,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高校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郭宏伟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志书表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应着力强化高校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助推高校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
政策的指引,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悟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蒲济生表示,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聚焦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目标,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谋划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改革项目,强化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深化改革新成效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作者也备受鼓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令人欢欣鼓舞。”青年岐黄学者、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主任杨锋表示,作为中医药工作者,要担当作为,持续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中医药人才创新活力,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为首批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领导班子深刻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此推动引领谋划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要坚持人才的引领驱动作用,一体化推进教学科研学科人才改革,学校将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为高质量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表示,学校将释放百年高校历史文化积淀,在“院院合一”“经典回归临床”基础上,开创“学校—政府—附属医院”联合办学,“校地、校政、校院”医教研管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要积极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最大化地发挥三者的协同效应,共同支撑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重庆中医药学院党委书记周建军表示,作为重庆唯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重庆中医药学院将始终秉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以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为依托,持续深入打造“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之“三栖名师”,坚持为学生配置“成长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之“三类导师”,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为重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撑。
创新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对于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要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瞄准新阶段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际,持续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乔学斌表示,一方面要以新一轮学科建设为依托推动科技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校院企协同,搭建科研平台、汇聚科研资源,打造产教研“融合圈”,基于临床优势病种凝练科研问题,推动基础科研与临床科研融合,以更多优势病种研究成果和“中国药”研发成果为人民健康服务。
乘势而上,各中医药高校开始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医药领域科技发展蹄疾步稳。广州中医药大学建好、用好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实验室)、国家医学攻关产教研融创平台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中医药大学以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打造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数字转型突破力,以进一步激活人才培养原动力;重庆中医药学院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为创新平台,推进院所体制改革,创新院地、院企、院校科研合作模式,为学院中医药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重要支撑。
安仁堂
400-000-0000
微信公众号:深圳安仁堂
微信公众号:北京安仁堂